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燕瑛。
2018 年11 月1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民营企业座谈会,重申了党中央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坚定立场,在行动上画出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行军图和作战图,提振了信心、坚定了决心、凝聚了人心。一年来,北京市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方面是如何落实的?在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了哪些重要举措?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平台)记者专访了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燕瑛。燕瑛表示,一年来,北京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6 项重要政策举措,以靠前服务的思想自觉和量体裁衣的行动自觉,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下为采访实录:
中国网:一年来,北京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市工商联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大量的工作。那么,目前来看取得了哪些成效?
燕瑛:在近日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北京作为样本城市,得分78.2 分,比2018 年提升4.6 分,超过部分欧盟国家和经合组织成员国水平,开办企业等5 个指标进入全球前30 名,国务院也将优化营商环境的“北京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北京不断向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迈进。
北京市委、市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了市级改革协调推进机制。陆续出台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9+N”1.0 版和2.0 版改革政策,建立健全了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通过新增北京12345 市民热线企业服务功能,搭建企业开办“e 窗通”平台,全面推行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一窗受理”,承诺市区两级600 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次不用跑”或“最多跑一次”等多项务实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市工商联连续两年邀请市政府相关部门对“9+N”系列政策进行宣讲,引导民营企业用好用足政策,同时,持续开展北京民营企业百强调研与发布、优化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工作,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切实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中国网:今年以来,国家已陆续出台多项减税降费举措,北京市是如何落实的?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切实的帮助?
燕瑛:北京市认真执行国家各项税费减征政策,今年前9 个月,新增减税降费1481 亿元,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近1800 亿元。今年6 月,国务院副总理韩正调研北京市减税降费工作,详细了解政策落实情况和企业诉求,市工商联汇报了民营企业对减税降费的感受,并为减税降费建言献策。
市工商联与市税务局共同开展民营企业减税降费专题调研,宣传相关政策,现场办公为企业答疑解惑。与会企业家表示,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减税降费重要举措,激发了市场活力,减轻了企业负担,切实提升了民营企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减税降费的同时,北京市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了《全面深化北京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行动方案(2019-2020 年)》《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续贷业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充分发挥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企业上市综合服务平台、融资担保基金、纾困基金、小微企业续贷中心作用,大力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市工商联聚焦民营企业融资难题,连续十年举办首都民营经济金融服务推进会,累计帮助数千家民营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千亿元;与相关部门共同举办“畅融工程”系列活动,累计服务企业200 余家次;深入开展民营企业应收账款情况专项调研,推动北京市出台关于对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方案;通过开展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早餐会、百强企业银企对接会等举措,联合相关部门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定制服务包,为企业渡过难关给予实质性帮助。
中国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那么,北京市工商联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燕瑛:北京市着力构建亲上有温度、清上有尺度、引导有力度的新型政商关系,制定印发了《北京市大力营造企业家创新创业环境充分激发和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若干措施》,推出了8 个方面、24 项具体举措,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政企良性互动联系机制,把联系服务企业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经常性、常态化工作。推出了企业“服务包”制度,根据企业定位提供普惠式服务包,根据企业遇到的问题提供定制版服务包。
截至目前,市区两级共送出企业“服务包”1721 个,承诺服务事项2869 项,市级企业“服务包”已兑现服务承诺或取得阶段性成果217 项,占全部市级服务事项的80%以上。
市工商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联字优势,聘请了48家相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和新闻媒体负责人担任市工商联十四届执委会特邀顾问,成立了市工商联经济、文化、国际联络、法治环境建设、新型政商关系和青年企业家6个专委会,打造了上下互通、左右联动的政企联动工作体系。
引导民营企业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专业优势,通过政协议政会、专题座谈会、团体提案和大会发言等各种形式积极议政建言。以“百千万”联系服务机制为抓手,聚焦民营企业难点痛点,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深入企业了解困难、回应诉求,推动服务企业举措落实落地。北京民营企业家表示,一年来,切实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对企业发展、企业家成长的关心,感受到了良好的政企沟通氛围。
中国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那么,为了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使民营企业更“放心”发展,北京市目前有哪些举措,成效如何?
燕瑛:北京市不断加大营商环境改革法制机制建设,营造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立法、执法、司法环境。实行买卖合同、金融借款合同、委托合同等5 类商事纠纷立案、鉴定、调解、送达、处置全程网上办理,实现立案24小时不“打烊”。通过设立北京互联网法院,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互联网案件立案、审判、执行全流程在线办理。在全国首批成立的专门破产法庭,集中优势资源实行专业化审判,极大提高了办理破产重整的效率。
市三级检察院统一开展了“检察护航民企发展”主题公众开放日活动,为民营企业代表介绍全市检察机关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现场为民营企业答疑解惑。市司法系统也在不断深入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帮助民营企业健全管理制度、防范法律风险、化解矛盾纠纷,推动企业法律保护关口前移。
针对民营企业发展中的最大痛点产权保护问题,北京市建立了全国首家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社会化服务体系,搭建了民营企业维权服务平台,并组建专业化、特色化律师服务团队,以推进民营企业产权矛盾纠纷多元调解工作等。
下一步,北京将继续加快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继续积极对标国际规则和最高标准,率先探索一批先行先试改革措施,力争在更多重点环节和难点问题上取得新突破。市工商联也将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民营经济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