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这句话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意思是说如果在朝廷内当官,就要为国家出力、为百姓服务。如果不当官了,就要做一个救济困苦人民、为百姓出力的人。短短的十八个字诠释了一名医生的职责与义务,身为医生,虽不能像公职人员那样更直观地为人民服务,但救死扶伤、妙手回春也会受到百姓人民的爱戴。
但现在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假九价hpv疫苗事件的发生,人们却对医院、医疗、甚至是医生都有不认同的看法。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下这些不认同的原因。
体制问题,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不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公益性日趋淡化;其次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关注过的人都知道,百强医院主要集中在京江沪浙等发达地区,像贵州、内蒙却无一上榜,东部地区的三甲医院占全国总数的5成,由此可以折射出目前的医疗资源是及不平衡的;医疗保险覆盖率低、预防功能不强,强制性不够。
因国企制度的缺陷,又加上国企人数众多,部分效益较低,使得一些国企都难以维持日常员工薪资的发放,这就使得很多职工没有基础的医疗保障,一些小企业的医疗保障金也是非常有限的,有的也仅仅能应付一两个员工的大病。在基层,农村的合作医疗缺乏明显的规定和投入比例,而在一些基础薄弱的农村地区根本没有可以合作的医疗基金。
在最开始“以药养医”指的是用药品的收支结余弥补医疗收支的亏损,以药品的利润来维持医院的日常运转。但在现在“以药养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药养医”并不仅仅是当初的“维持自身运转”甚至还延伸到了“药品回扣”,部分医生一次来增加自己的收入,这就导致了药品的价格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人民的负担越来越大。
最后,医疗体制的不健全导致了参保人数不高,医疗费用的增加导致老百姓的负担加重,最最可怕的是部分医生的医德服务意识低下,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化与患者的矛盾;甚至会出现乱收费的现象,这最终会导致医院公信力度的降低。
而前段时间发布的《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指出,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工作机制,为深化医改提供组织保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