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植荣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一点都不错。你到餐馆吃饭,要么自己买单,要么别人买单,要么公款报销,总之,这顿饭是一定要有人支付的。一切商品和服务均是如此,拿养老制度来说,有免费养老的,有自己养老的,享受免费养老的人必然要由自己养老的人为其支付养老金。医疗也是如此,有人享受免费医疗,未能享受免费医疗的人就又要为享受免费医疗的人买单。
我们所说的“免费医疗”是个抽象的概念,并非是没人为之买单。医生要工资养活,医疗设备需要资金购买,药品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这些费用就需要政府为之买单。政府的任何支出都来自百姓的税,而税则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人民养着政府就是从政府那里获得公共品,而免费医疗就是这种公共品。
多数国家实现了患者看病不需要支付医疗费用,或象征性地支付处方费,而且医疗平等,流浪汉和部长享受同样的医疗待遇,即医疗服务按需提供,不是按照患者的社会身份和贫富状况提供。我们习惯上把这种医疗制度统称为“免费医疗”。
只所以免费医疗可以从理论成为现实,这是因为医疗不同于普通商品和服务,如果是免费就餐,可能有人吃饱后还要多吃几口。可“是药三分毒”这是古人都知道的养生保健常识,一个健康人绝不会因为免费就请假去找医生开药吃,更不会因为免费而要求医生给自己的身体多开几刀。
对世界各国医疗保健制度进行实证比较研究会发现,免费医疗不但不会浪费,反而会节省医疗支出,因为实行免费医疗的国家和地区有一套科学的医疗保健制度杜绝“小病大医”,降低医疗保健成本,并非是人们想开药就开药,想手术就手术。
免费医疗并不是放任医疗,居民有病没病、大病小病都可以住院,而是有严格的筛选制度,绝大多数病人在家庭医生和社区诊所得到医治,没有家庭医生或社区诊所的证明医院不接诊,当然,急诊除外。
拿实行免费医疗的英国来说,如果不是急诊患者是进不去医院的,每个居民都有自己的全科医生,看病必须先到全科医生那里去,全科医生诊断不清或无法治疗的疾病,才安排患者到医院就诊,而英国80%的医疗服务是由全科医生提供的,病人去医院的机会很少。全科医生起到了医疗“看门人”的作用,避免了患者不管大病小病都往医院跑,造成医疗浪费。
再有,英国全科医生的收入不与医药挂钩,政府根据在他那里登记的人数支付报酬。所以,英国医生把很大的精力放在疾病预防工作上,其主观目的就是多登记一些人,获得更多的报酬。但这在客观上就起到了减少医疗浪费的作用,在疾病预防上多投入一英镑,就可以节省数百英镑的医疗支出。
英国的免费医疗制度得到了国民的肯定,并成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样板。《泰晤士报》曾进行过一次调查,问受访者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近半数的人毫不思索地张口回答“国民医疗服务制度”。
相反,如果政府把医疗保健服务交给市场,这才是医疗浪费的根源。任何人都想多活几年,而疾病就是生命的风险。由于生什么病,何时生病是不确定的,所需的医疗费用也是个未知数,人们希望自己不至于因重大疾病而倾家荡产,更不希望自己因付不起医疗费而回家等死,于是,为了保命就找保险公司花高价钱为自己购买医疗保险。要知道,保险公司在预计为你支付的医疗账单之外收取一大笔管理费用,作为他们的成本和利润,而这笔管理费用在一些保险公司高达40%。这就是美国等世界少数没有实现全民免费医疗的国家医疗浪费大得惊人的原因,如果把医疗总支出分摊到每个居民户,美国平均每个居民户的医疗开支占其收入的40%,但其医疗保健水平远远不及实行全民免费医疗的其他发达国家。